TVB官宣将翻拍金庸经典作品《笑傲江湖》
TVB官宣将翻拍金庸经典作品《笑傲江湖》
TVB官宣将翻拍金庸经典作品《笑傲江湖》
封面(fēngmiàn)新闻记者 周琴 上海报道
2010年(nián),《华西都市报》一张名为《路灯下的芭蕾》的新闻照片引发全国关注,照片中姚启凤一家成为“逆境(nìjìng)追梦”的象征。2025年6月14日,纪录电影《捕光之家》在第27届上海(shànghǎi)国际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。该片由周洪波执导,以姚启凤(片中“姚姚(yáoyáo)”)的真实经历(jīnglì)为基础,讲述她从路灯下的草根舞者到(dào)国际舞台的一段旅程,同时呈现父亲病重时一家三口的情感(qínggǎn)交织,记录下这个普通家庭从追逐舞台高光到捕捉生命微光的心路历程。
首映后,导演周洪波、姚启凤及母亲白女士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专访。对于这部以自己家庭为主角的(de)纪录电影,姚启凤坦言“有一种隔着(zhe)不同时空跟自己对话的感觉”,很奇妙。小时候的她,在片中曾说过,18岁的自己要(yào)办一场(yīchǎng)舞会(wǔhuì),邀请爱她的人来看。目前在川音读研(舞蹈创作)的24岁的姚启凤,坦言自己一直处在前行的道路上,在向梦想越来越靠近。而她研究生毕业前,就会有一场自己编排的晚会,她一定(yídìng)会做到(zuòdào)。
2010年10月9日,成都大慈寺门前,因(yīn)家境贫寒而无钱上(shàng)舞蹈(wǔdǎo)培训班的10岁女孩姚启凤,每天夜晚在路灯下练芭蕾。摄影:朱建国
从(cóng)一张照片到一部纪录电影
2010年10月初,一个小雨的秋夜,昏黄的路灯灯光投射在成都大慈寺小广场上,热爱舞蹈又无钱上培训班的姚启凤(yáoqǐfèng),在父亲的帮助(bāngzhù)下,将广场护栏当作练功房的把杆,苦练芭蕾基本功。这一幕,正好被《华西都市报》记者朱建国用相机记录了下来,这张新闻照片(xīnwénzhàopiān)引发全国关注,姚启凤一家(yījiā)也成为“逆境追梦(zhuīmèng)”的象征。
这则新闻也引起了(le)纪录片(jìlùpiàn)导演周洪波的关注。2011年,周洪波导演及其团队开始拍摄姚启凤及家人,摄制组期间辗转成都、武汉、上海、布里斯班多地(duōdì),镜头中的全国热点慢慢归于平静但丰富的日常,使该片在时间和(hé)空间的大(dà)范围跨度上形成了厚重叙事。十年后,姚启凤的父亲病危(bìngwēi),他打电话给导演,希望记录他们一家人紧紧依偎的最后时刻。
纪录电影《捕光之家》姚启凤剧照。 图据片方(piànfāng)
时间又(yòu)滚滚向前过了几年,2025年6月14日,作为本届(běnjiè)上影节“SIFF纪录”国际展映单元唯一一部国产纪录片,纪录电影《捕光之家》举行全球首映。这粒由《华西都市报》一张(yīzhāng)照片播下的种子,经过姚启凤一家的向阳(xiàngyáng)生长,经过周洪波导演及其团队的点滴记录,最后成长为一部真实记录的感人之作(zhīzuò)。影片中,小时候的小启凤曾经说(shuō),18岁的时候,自己想要举办一场舞会,邀请所有爱她的人来看。2020年,片中20岁的姚启凤,虽然没有(méiyǒu)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,但她仍围绕(wéirào)在自己热爱的舞蹈身边,向着梦想前进。
此外,电影中,十多年前成都(dōu)的城市风貌,也一一记录下来。十多年前的大慈寺周边(zhōubiān)还在建设中,如今,这里已是成都最繁华的景区之一。人(rén)民公园(gōngyuán),成都的马路、街道,当时的人休闲的方式等等,在片中都被大量保留。相信会让不少成都看到都觉得亲切和珍贵。
《捕光(bǔguāng)之家》海报。图据片方
这不仅是一个人的(de)故事
而是一家人用爱(yòngài)捕捉光的故事
首映(shǒuyìng)后,导演周洪波,及片中两位主角姚启凤及妈妈(māmā)白女士,接受了封面(fēngmiàn)新闻记者专访。谈及拍摄(pāishè)纪录电影《捕光之家》的(de)初衷,周洪波坦言,2011年开始,拍摄姚启凤及家人(jiārén)的故事,是源自彼时澳大利亚一位电影节主席被(bèi)姚启凤的故事感动后发出的邀请,希望借由(jièyóu)这部(zhèbù)纪录片,实现文化的交流。影片呈现的是姚启凤的高光故事,她(tā)在澳大利亚的舞台上表演,赢得掌声(zhǎngshēng)。但人生的高光过后,还有更多不一样的东西要面对,这是周洪波好奇的点:“特别是她说,18岁的时候,想邀请非常爱她的人都来看她的舞台。我想看看成年之后的她是什么样子?她是一个芭蕾舞的明星,还是成为一个普通人,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轨迹?”于是,从2018年到2020年,周洪波又继续记录着姚启凤一家人的生活。
2020年,姚启凤的父亲(fùqīn)病危,他打电话给导演周洪波,希望记录他们一家人紧紧依偎的最后时刻。病房中,父亲让姚启凤再给自己跳了最后一次芭蕾舞(bālěiwǔ)。这一幕,让人感动。在(zài)周洪波看来,这是(zhèshì)一位父亲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前,给女儿最后的托举。
十年前拍好的(de)(de)(de)那部片子(piānzi),名叫《白舞裙》,着眼在姚启凤(yáoqǐfèng)的身上。十年之后,姚启凤走上了舞蹈创作的学习之路。加上新素材重新剪辑后,导演周洪波(zhōuhóngbō)发现,这不仅仅是姚启凤一个人的故事,还是这一家人用彼此的爱去紧紧团结在一起,捕捉光的故事,片名因此被定为《捕光之家》。全片中,给(gěi)导演周洪波冲击最大的一段(yīduàn),是一直为家庭辛勤付出的姚妈妈(māmā)告诉其他人“我的女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她的命运”。周洪波说:“我们如何跨越自己的阶层(jiēcéng),让自己的孩子能到达更好的地方?姚妈妈在说这段话的时候,是有一股劲儿在的,特别打动我。这是这部片子的支点,支撑片子里所有的人物往捕光的方向去。”
首映当天,是(shì)继2020年纪录电影拍完后,周洪波(zhōuhóngbō)与姚启凤及姚妈妈(māmā)的(de)第一次见面。这些(zhèxiē)年,姚妈妈每年都会寄香肠腊肉给周洪波导演,也偶尔就女儿的近况,问问导演的看法。谈及这些年姚启凤的变化,周洪波笑言,小时候的启凤是一个跳舞的小朋友,天真可爱,“现在她会跟我讲片子(piānzi)的结构,讲非遗传(yíchuán)承,她现在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年轻人。”对于(duìyú)影片中大量保留的15年前成都的城市风貌,周洪波坦言,非常期待成都观众观影后的反馈。他希望能有机会,到成都来举行电影路演,与成都观众交流。
姚启凤和周洪波导演(dǎoyǎn)(右二)。 摄影:张挺
“芭蕾女孩”姚启凤(yáoqǐfèng):
我仍在向梦想靠近的(de)路上
看完《捕光之家》,姚启凤内心的感受很奇妙:“有一种隔着不同时(shí)空跟自己对话的感觉,能看到小时候的一些(yīxiē)事情跟现在有很多看不到的联系。”比如影片中,在澳大利亚短暂交流学习时,当地跳舞的小舞者问姚启凤,“以后想成为一个芭蕾舞者吗?”姚启凤当时回答(huídá)的是:“所有舞蹈。”现在,姚启凤是川音舞蹈创作方向的一名(yīmíng)研究生(yánjiūshēng),她(tā)说:“所有舞蹈我都在学习。”
整部影片中,姚启凤最喜欢的(de)点是,妈妈(māmā)对自己的很多付出被呈现出来:“以前很多报道都关注照片下我和爸爸(bàbà)的故事,但是如果没有(méiyǒu)妈妈的教育,没有妈妈的托举,我是没有办法跟爸爸一起出去的。我也很想要让大家了解到,妈妈很了不起。”
姚爸爸去世前,曾对姚妈妈说:“你是很坚强的(de)女人,你要胆子(dǎnzi)大一点(yìdiǎn),放开一点。”之后,姚妈妈开起了(le)餐馆,好手艺得到了很多食客的好评。姚妈妈在(zài)餐厅忙碌的画面,也出现在《捕光之家》中。镜头里的她,比起十年前更成熟、沉稳,是经历了生活的锤炼后依然积极(jījí)生活的模样。回看(huíkàn)过去十多年一路的不易,姚妈妈内心有一些沉重,更多的是感谢:“影片(yǐngpiān)记录了我们一家人在这么困难的时候,坚持下来了。看到自己的过去到现在,家庭的变化,孩子的成长,很感谢周导。”
谈及小时候经历“高光时刻”,到如今仍在追梦路上,姚启凤说,现在的生活是自己想要(xiǎngyào)的:“我(wǒ)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一些抱负(bàofù),想要一种更温柔的追梦方式。”姚启凤坦言,这些年(nián),也有公司找到她,想要签约,送她进娱乐圈:“我更喜欢更沉淀一些的方式,让自己的内心能得到平静。我觉得(juéde)现在的自己过得好。”
姚启凤与妈妈在路演现场。摄影(shèyǐng):张挺
影片中(zhōng),10岁的小启凤曾经说(shuō),18岁的时候想要举办一场舞会,邀请所有爱她的人来看。而现在,24岁的姚启凤,仍走(zǒu)在前行的道路上,向梦想越来越(yuèláiyuè)靠近。而她研究生毕业前,就会有一场自己编排的晚会,她说:“我一定会做到。”
至于未来,这部纪录片(jìlùpiàn)是否还有(yǒu)可能继续往下拍,周洪波导演笑言,如果能等来投资,他(tā)也很有兴趣开启拍摄:“她一直在创造自己的光,我也很期待看到姚启凤此后的变化。”

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